224853ec1e7
xsaa11
当前位置:主页 > 焦点 > 正文

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:深空探测将是科技竞争的制高点

来源:证券之星阅读量:73352023-09-11 12:29:12  阅读量:9739   

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韩逸飞 北京报道

中国人的宇宙梦,历史久远,人们仰望了数千年。

现在,随着世界进入深空探测竞争时代,拥有较强太空实力的国家纷纷推出雄心勃勃的探测项目,中华民族的“飞天梦”,自上个世纪中国的火箭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后,无数探测器开始奔向外太空。

科技创新如何助推这一浩瀚征程,搭起太阳系的“连心桥”?面对月球与火星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,如何洞察科学和商业探索中的无限机遇和挑战?近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与中欧院长汪泓教授围绕“中国的深空探测路径和未来”这一话题展开深度对话。

欧阳自远以“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”为主题进行演讲。他认为,未来月球探测是起点,火星探测是重点,小行星探测是热点,行星际穿越探测是亮点。

后来居上的“探月”之路

欧阳自远表示,从1958年开始就一直跟踪研究国外月球探测进展与成果,做月球探测前期基础性科学准备,整整准备了35年,一直到1993年得到了国家的战略支持。“在这35年的时间里,我们先是出版了《月质学研究进展》和《天体化学》等,提出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设想与初步规划,接着又用10年的时间论证中国月球探测的必要性、可行性。”

欧阳自远称,随后团队又准备了两三年,做各种调查分析,提出了《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》:第一步是无人月球探测;第二步是载人登月;第三步是建设月球基地,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和长驻。

欧阳自远介绍道,自古以来,受到月球反时针自转以及绕地球公转的原因,人类看到的月球仅是几块“大黑斑”,为了探索月球的背面,我国发射了命名为“鹊桥号”的探测器,正对月球的背面,将地球背面的情况向地球报告,以实现对控制月球背面的全部活动。紧接着,2018年12月8日,我国发射了“嫦娥四号”,着陆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大盆地里的撞击坑中,这是人类首次着陆在月球背面。据了解现在月球上仅有两个探测基地,一个是美国的“静海基地”,另一个就是中国的“天河基地”

现在,我国通过“嫦娥五号”取样,带回了1731克样品,我国科学家在最顶级的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,确证了月球演化历史,用确凿的证据将月球的内动力演化历史延长了10亿年。

欧阳自远坦言,我国的月球探测进度比其他国家晚了几十年,很多探索他国已经做过了,比如月球的全月球地图、立体图等等。“所以当时我们就认为,正是我国去的晚所以要比你做得好才有意义。”

月球是探索太阳系星辰的起点

欧阳自远指出,太阳是银河系2000亿个恒星之一,以人类现今的科技能力,只能探测太阳系,而月球探测是进入太阳系星辰大海的一个起点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要进行火星取样,进行小行星探测,还要飞到木星。中国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”欧阳自远说。

关于月球开发利用的前景,欧阳自远认为,月球的太阳能非常丰富,有科学家建议能不能给它系根腰带,把太阳能发的电输送到地球上来,用激光微波传输过来。“月球表面的太阳能大概相当于我们人类一年创造的全部能源的2.5万倍,现在太阳能传输到地球的技术已经基本上都具备了,假如能把月球的太阳能在地球上运用,以后我们的子孙万代用不着用别的能源,太阳能足够了。”欧阳自远说。

欧阳自远还认为,月球是一个好的转运站。“由于月球引力小,因此月球上发射火箭,只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能量就可以。从地球去火星远没有从月球出发来的方便,所以月球是一个很好的转运站。包括美国也是一样的想法,现在美国在月球上建立了一个空间站,以实现人送到空间站去,再从空间站在月球上发射,再去火星。”

提到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,欧阳自远院士表示,到2030年前,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,建设月球科学研究平台,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有人驻留的月球基地,开发利用月球资源。预计到2036年至2045年间,有望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,实现人类长期驻留,并完成全面、大规模的科学探测、技术试验与月球资源开发利用。

“未来,我们理应做得比别人好,争取取得有重大科学意义、前所未有的成果。”欧阳自远说。

从改造火星到行星际穿越

在谈到火星如何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,欧阳自远指出,由于地球受到多种内外在原因的潜在威胁,未来,人类有望将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蓝色星球。通过人类的智慧和努力,火星完全能被改造成生机盎然的“小地球”,再现“青山绿水”,成为人类的“第二家园”。

欧阳自远提出,现在火星探测的首要科学问题,是期望在探测火星生命活动信息上有所突破;其次是为火星本体科学积累资料;最后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未来大量移民的可能性,以及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。

此外小行星探测也应该是热点。欧阳自远指出,在地球外围目前已经发现近2万颗小行星。小行星分成四类大轨道,有两类跟地球的轨道相交,这表明他们有可能撞上地球。目前,恐龙的灭绝已经被证明为小行星的撞击所致。因此针对小行星的探测,将来可以为地球规避灾难,也是为全世界、全人类共同利益而行善举。

欧阳自远表示,行星际穿越探测更应该是亮点。关于行星际的探测,地球、月亮、火星的探测属于类地行星范畴,而更远的行星际探测,包括四大行星: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和海王星,这将是未来的探测亮点,深空探测也将是科技竞争的制高点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